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秋:故事|讓回憶向蘇打綠的歌聲告解

這是一個充斥著回憶味道的夜晚。

最後我心軟了,本來橫下心要放進信箱的那封信,在最後一刻縮手了。錯過了最後一天的機會,過了明天這裡將不再是我記憶中的那個模樣。


有沒有一些回憶,不經意想起來會微笑;
有沒有一些情緒,不經意想起來怕傷心。
給自己一些笑容,在晴朗下輕踩著疲倦的舞蹈;
給自己一些眼淚,只屬於獨處時黑暗中的自己。


小小的房間裡迴盪著蘇打綠新專輯的樂聲,像是回應我內心的落寞,CD Player輕輕地流洩出青鋒喃喃地低語聲。

我感覺我的眼眶濕潤,但是沒有眼淚。
並不想刻意地去想些什麼,溫暖和哀傷卻同時存在我的回憶裡。



就像蘇打綠的秋故事,也輕輕地攤開我心中的愁。


時間的拉鋸放大了所有發生過的人事物,非常在意的那一言一行在再度見面後的溫熱崩解。
無法回應那樣熱烈的雙臂,因為心裡滿是愧咎。

其實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只因為袒露心聲的時機早已過去。

盼能忘記的過往像是結痂的傷口褪不掉,
渴望記住的回憶卻如靜止的照片回不去。

喜歡在晚上的時候漫無目的的看著一篇又一篇文章。
連那些文章都透露著悲傷,所以我也不勉強自己故作堅強,讓那些浮在腦海中的畫面無聲電影般播放,向收音機溢出的歌聲告解,安靜地讓音樂療癒自己。


滴答落雨和微涼的夜風拂過,我將CD重播一遍。
放空地看著Speedo在窗台上舔舐自己的身體,我覺得自己也跟她一起打呼嚕了。



故事本是很悲傷
從一片落葉開始,Priscilla Ahn讓我聽見另一種秋天的溫暖

獨處的時候,偷偷攤開過去
我好想你、妳、你,即便很想欺騙自己,但連那五位雜陳的回憶也想。

偷閒的時候我會裝上翅膀飛去另一個世界
我看見的那個世界天天晴朗

今晚說了再見以後
我覺得掉了的時間像是走了一光年
下次再遇見時,希望能與你一同撿起那段好長好長的往事

我埋下自導自演的劇本,等你拾穗
不會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但你心裡一定還不明白
小星星都早已了然我心






蘇打綠 秋:故事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咖啡 生活 小角落|PEEKABOO 彼咖舖咖啡|

|當生活開始令人窒息,PEEKABOO會有一個小角落讓你躲藏。在那裡沒有人知道你從何而來,但咖啡會為你的駐足留下痕跡。|



幾週前在公布這個部落格時,眼尖的朋友們都會發現我熱愛探訪咖啡廳,於是幾個熱心的朋友便不時留言給我台灣各地的好去處,真的是太感謝你們了,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找時間親自拜訪,PEEKABOO是我選的第一站。

帶著單眼相機,搭乘905公車往忠孝敦化站,本想來個愜意的漫步走到PEEKABOO咖啡所在的忠孝復興捷運,沒想到在這不熟的街區,反倒迷路,最後竟走到國父紀念館站(完全是反方向),這時耳邊忽然有些癢,想起B友曾說:「這就是省小錢花大錢?」(笑)


PEEABOO彼咖舖咖啡隱身於美麗的巷弄中,招牌就像是美化的門牌,輕聲的告訴過客他的存在。


一開始不解風情的我東張西望地尋找PEEABOO的大門,沒想到他們是用和式的拉門,我小心翼翼地將木門滑開。


趟進PEEKABOO,有種靜謐的氛圍,連客人留下的杯具都安靜的像幅畫,窗外盎然的植物給人放鬆的感覺,最後我選了有昏黃檯燈做陪的窗邊位置。


在我坐下去的那一剎那,驚訝地被椅墊柔軟舒適的觸感包覆,像卸下世俗的防備,在這裡徹底的放鬆。


PEEKABOO彼咖舖咖啡的menu



因為menu上附註著是用自製新鮮蘋果醬所做的蘋果拿鐵,所以我點了這杯。在嚐了第一口後,那樣的口感頓時令我雙目睜大,原以為是像一般咖啡只是加了濃縮的配方加味,沒想到在蘋果拿鐵中還真的有豆大的Q軟果醬在其中。

新鮮蘋果果醬配上灑了肉桂粉的義式拿鐵,非常對味,是一個很新鮮的體驗。


之前在PEEKABOO的粉絲頁上看見抹茶馬德蓮的介紹,特別想點這款。實際吃起來的口感有些紮實,抹茶味濃郁,但是幾口後會有乾澀味,這時一定要有杯咖啡,搭配起來很剛好。



我這是把輕食當成晚餐享用了,抱持著和莎慕瓦的鹹派比較的心理,點了時蔬姑姑鹹派。

鹹派的拍相實在太佳了,看了好想吃,但口感離我心目中的莎慕瓦鹹派味道還有些距離。內餡口感有點濕,不過吃起來很清爽不油膩,用甜椒作為鹹派材料的還真沒見過,能夠感覺食材非常新鮮。

令我驚艷的是附在鹹派旁的佛卡夏麵包,烤得很酥脆鬆軟,搭配橄欖給人零負擔的美味口感。

吃飽後漫步在店內,安靜的氛圍連單眼的喀擦聲都嫌吵雜。






觀察了幾回,發現PEEKABOO的設計真的很用心,座位間隔的距離很舒服、很剛好,室內空間感不會讓人覺得疏離,而有恰到好處的溫暖。適當的燈光和極為舒服的座椅讓人捨不得離開,另外還有椅子下放包包的巧思令我為之一亮,畢竟很多店家都是另外附個籃子而不是直接與椅子設計在一起。

結帳完本想就這樣默默地離開,沒想到那高瘦的店員用酷酷的嗓音問道:「今天的拿鐵還可以嗎?」

我楞了一下,便微笑回答,「可以噢,很好喝。」

「會不會酸澀?」

「不會,我覺得很好喝。」老實說我還沒從店員突然地問話完全反應過來,所以回答的很簡單,老實說,放涼後是會有微酸感,不過對我來說,口感還是不錯。

「鹹派呢?口感還可以嗎?」

這時已經進入狀況,我想他既然都如此問了,我也就如實地把想法全盤說出,「嗯~鹹派有點濕噢。」

「阿~那應該是因為甜椒的關係。」男店員這時才抬起頭想了想說,我在懷疑他是不是老闆,「因為甜椒,所以會有比較多水。」

「其實我很少見鹹派有加甜椒,」我的意思是加很大塊甜椒,鹹派裡的甜椒真的很多很新鮮,「這樣搭配我覺得吃起來蠻清爽蠻好的。」

「裡面的食材都是我們每天從市場買來的。」男店員補充道。

「難怪這麼新鮮!」我睜大雙眼說,「所以說鹹派會因季節不同而有不同的口味囉?」

「對,像之前其實我們的鹹派裡面比較多肉,但我們想給客人比較清爽的口感,今天剛好市場有甜椒,所以我們想做這樣的搭配。」

「喔,這樣用時蔬很好吶。」我贊許地喃喃道,瞥見吧台上的抹茶瑪得蓮,我想起什麼似地問:「可以請問為什麼瑪得蓮吃起來會澀澀的嗎?」

「喔~那是因為抹茶的關係。」男店員解釋道,「抹茶本身就有很重的澀味,如果要蓋過澀味,就必須要做的很甜,可是我們並不想做的太甜。還有另一個口味是伯爵茶瑪得蓮,其實伯爵本身也有澀味,但是沒有抹茶多。」

我點點頭,微笑地說:「不過抹茶味很濃郁,吃起來口感紮實,雖然會澀,但是搭配咖啡就很剛好。」

「嗯,其實我們想做的感覺是鬆軟,而不是紮實。」男店員表情有些微妙地說,「雖然我們沒辦法向糕點店做的那樣,不過還是會努力做出能搭配咖啡的點心。」

「但我很喜歡你們的蘋果拿鐵,」我像是要鼓勵般地強調,「裡面有果醬粒真的很特別。」

「噢,謝謝。」男店員露出了難得的微笑,連笑容都有些酷酷的。

「你們是新開的店嗎?」我好奇地問。

「對,我們目前開了一個月。」

「那真的是新的店阿!我是朋友介紹來的,這間店好像是朋友的朋友的妹妹開的,哈。」我努力搜尋記憶說道,我自己講出來都覺得複雜。

「噢那你應該是指她。」男店員指著另一個在正在店內忙碌的女店員,她是我一開始進來服務點餐的店員。

「嗯嗯,我想也是。」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說真的我很喜歡你們的店內設計,我在拍照時有發現很多巧思。特別是椅子下的置物空間,真的很細心。」

「嗯謝謝。」男店員又微笑了,「那是我們特別訂做的,而且椅子也都是我們用廢棄的棧板組合成的,所以你在椅子上會看見不同的文字和紋路,因為那是由不同的棧板組成的。」

這個解釋令我更佩服PEEKABOO的巧思,我接著說:「我坐的是那個單人的高腳椅,我覺得做起來超級舒服的!要不是怕太晚回家,真想做久一點。」

「噢~那個是中島椅,適合這種高度的椅子。」看見我疑惑的神情,店員補充:「中島椅是一種搭配廚房餐桌的座椅,是一種高腳椅,但我們發現市面上賣的中島椅都沒有舒服的靠墊,為了讓客人坐的舒服,我們也是用訂做的。」

原來如此,聽到這裡我簡直是雙眼發亮,像是要迎合我散發好奇的雙目,店員繼續說:「我們的桌子也都是特別訂做的,通常吧台桌都是40公分,但為了讓客人能夠在放台電腦外還可以放本書,所以我們的桌子加長到50公分。」

「而且有很多情侶或是朋友都會帶電腦來坐,所以我們其他的桌子一定可以放兩台電腦。」

「真的很用心吶。」我讚嘆,「你們連插座的擺放也都很方便呢。」

這次店員的笑容比較自然了,像是做一個總結般地說:「我們也是很喜歡跑咖啡店的人,自己的咖啡店當然也想設計成讓自己也喜歡待的地方。」



「既然都聊到這裡,最重要的問題也不能錯過呢!」我心想。

「那為什麼這間店叫做彼咖鋪呢?」趁著店員不那麼忙碌時,我又在抓緊時機問。

「這個字要分開念,Pee-Ka-Boo。」「這是捉迷藏的意思。」

「喔~」我恍然大悟地看著名片,說真的他們的名片設計很可愛,讓我想到設計系的同學Cookie的風格。

「我們這間店想要帶給客人的感覺就像這上面寫的。」店員指著吧台檯面說,「希望營造一個空間讓人可以躲藏起來喝咖啡。」



雖然還來不及問他是不是店長,他就去繼續去忙了。

我在安靜的下午悄悄地來訪,然後在人聲鼎沸的夜晚離開,晚上八點多,帶著有些依戀的心情離開。


離開時特別看了一眼我坐的位置,想像來來往往的人們在看窗戶內的我時會想些什麼,希望會讓他們想找個時間躲藏進這個空間休憩,整理好心情,再次面對台北這個城市。



PEEKABOO彼咖舖咖啡
官網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eekabooCoffee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 12:00~22:00(不定休,不接受訂位,建議下午時段光顧)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51巷7弄2號(忠孝復興捷運站1號出口,直直走到7-11右轉,直行約200公尺,PEEKABOO會在右手邊門口有樹的店面。)
聯絡電話:02 2721 9363

提供Wi-Fi無線上網
幾乎每個位置都有插頭

低消一杯飲品(只接受現金)




9/26 16:30拜訪
9/27 17:00完成blog

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為了感動自己而攝影|紀實攝影家 沈昭良老師 與我|

9月11號是台科大的開學日,我又再度踏進校園,走進教室。
我上的課是在一年多前已經修過的攝影專題,抱著毅然決然想精進攝影的心情,走進不同於一年前的教室。

「你們不覺得這間教室有點幽閉嗎?」背後傳來熟悉的聲音,不知什麼原因耽擱了,老師遲了半小時才來教室,精神奕奕得模樣一點也沒變。

「窗戶看的見外面嗎?」老師吩咐同學打開窗簾,窗外被建築物擋著,只能依稀看見灰藍的天色。

「喂!我有幽閉恐懼症欸。」老師威嚴的嗓音和精壯的身材搭配這句話,讓全班都笑了。

好懷念的說話語氣,這就是沈昭良老師。

可能是因為這次班上的人數很剛好,大約20人,有別於一年前擠滿教室的場景,老師不用來個下馬威開場白嚇走想加簽課程的同學,因此老師要我們很快地進入狀況,開始發想攝影的專題。

「你不是之前有上過嗎?」巡視了全班一番,老師的眼神落到坐在門旁的我。

「對。」我點點頭,同學們紛紛用好奇的眼神望向我,「我是來旁聽。」

「那你也要拍嗎?」

「當然!」我想我在說出這句話時定是眼神發亮,當然要拍,這就是我再度回來的原因。

----------------------------------------------------------------------------------------------------------------------------------


在前幾週回高雄的那段時間,我去看了沈昭良老師在駁二特區的攝影展,幻影現實
幻影現實的展出是結合了三個主題的視覺創作,分別為《Stage》(舞台車)、《Singer & Stage》(歌手與舞台車)及《台灣綜藝團》。

今天上完攝影課回來意外搜尋到老師的TED演講,其中有對於老師創作這系列主題的詳盡解說。


沈昭良老師是紀實攝影師,老師大多是記錄台灣的庶民社會現狀,而且令人佩服的是,老師的視覺創作都是長達好幾年以上,這次的幻影現實攝影展是從2005年開始至今,而老師過去所拍攝的作品《築地漁市場》則是歷經整整17年不分寒暑奔走日本完成的作品。



走進幻影現實攝影展現場,展場的灰黑的牆面視覺規劃讓Stage的大幅影像色彩更加鮮明魔幻,沈昭良說,拍攝空無一人的舞台場景是後來刻意的規劃,因為舞台都會伴隨著大量的人群,如果照片中有人,看起來就只是廟會的活動記錄,「沒有人,就能表現寫實之中的超寫實。」,為了更凸顯舞台魅力,沈昭良特意選在日落四下無人之時進行拍攝。


在影片中老師也提到外國人對於舞台車的好奇,因而有「這車子是你的嗎?圖是你畫的嗎?你都這樣開來開去嗎?」的有趣疑問,為了讓老外快速了解,影片是直接的詮釋方式,而這部三分半鐘的Stage短片是由9000張照片所組成,簡單震撼地表達台灣舞台車的生態。


因為TED影片中Stage短片不是很清楚,以下是清晰版。(雖然在展覽中所秀出的短片更詳盡精采,但網路上找不到,有些可惜。)








沈昭良的另一個系列《Singer & Stage》透過單純的背景和安靜的人像搭配,相襯充滿台灣色彩的舞台車,那樣純粹的視覺對映令人感到更加深刻、更動人。


但令我為之動容的是沈昭良對於《台灣綜藝團》的抒寫,包含這張在影片中出現逗人發笑的有趣影像。但有一張影像,雖然在網路上找不到,但卻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那是舞台後的小姐在摀嘴咳嗽,對照舞台前人們等待看小姐的畫面。不僅如此,還有許多記錄著台前台後的辛酸畫面,我的耳邊迴盪著沈昭良老師所說的:「我們對這個工作的所知很片面,這個工作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

對於這些舞台前舞台後的工作者,我的心裡油然深起無比敬意。

漫步在展覽現場,觀看作品的同時也能聽見此起彼落的讚嘆聲,我不由得替老師感到高興。

展場中央有佈置乾淨的雜誌擺放台,不同語言的雜誌刊登的都是關於幻影現實展覽以及沈昭良老師的專訪,我仔細拜讀,看見了在課堂外的沈昭良。

「當一生只有一次機會,就更要真誠對待,全力以赴,只要盡力你就沒有遺憾。每一次的盡量都會為下次帶來很好的養分和經驗,也會因為這些經驗而慢慢成熟。」

我拿出小筆記本一一記下令我深刻地句子,我想起老師的攝影課,老師曾說:「你們不知道,每一堂課要看這麼多人的作品很累,因為我要把你們的作品當做是我自己作品的標準,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

沈昭良老師總不厭其煩地教導和認真的觀看我們每一個人的作品,也因此,在課堂上我們總能夠有滿滿的收穫,「要當個聰明的學生知道嗎?來到這堂課不是只有做自己的作品而已,要當作是做20個人的作品,當你在觀看別人的作品和討論時,也要想,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拍?怎麼拍會更好?」老師的話語猶言在耳。

因為曾經上過老師的課,老師特別交代我帶之前所拍的作品《愛情給班上的學弟妹們借鑑,老師銳利的眼神橫掃全班:「別以為拍人物肖像很簡單,你必須要會溝通,並且不斷的溝通才能夠拍,而且要一次到位。」


    2012我的攝影專題《愛情

「拍愛情的時候會不會很常被拒絕?」老師問。

「至少有一半的人會不願意被拍,所以你必須要有被一半的人拒絕的覺悟。」我笑著說。

我想起當時每週不知道花費多少時間在找尋伴侶,更練就一身搭話的功夫。愛情有很多種,而我要拍的是各種年齡層的愛情樣貌。

很有趣的是,拍攝年輕的情侶要和他們表明是要拍攝「愛情」,但對夫妻卻是要說「幸福」,剛開始當我向一對中年夫婦表明要拍攝愛情時,只見他們惶恐地看著我說:「噢你要拍愛情!那你應該不是找我們,我們不適合!」

雖然拍攝《愛情》的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但是那段時間非常的快樂,因為攝影讓我遇見許多美好的人、事、物。

「攝影就是不斷的面對困難、解決困難。」老師今天在課堂上再度說了這句話,在一年前我也不斷地聽老師訴說此句,在某本雜誌上也記錄了老師所說的相同精神話語:「遭受挫折是基本內容,一直處在裡面,也就不算有挫折了。」

「出版品是我的終點,書做完,一件作品就結束了。」沈昭良老師對於出版更是要求,為了達到高標準的出版品質,老師決定獨立出版,有別於現今商業利益為重的出版風氣,沈昭良老師的攝影集雖然價格不匪,但卻富含作者精細巧思在其中。對於沈昭良老師來說,攝影集是令一種實體展演空間,更是自我意志的展覽。展覽無法永久,但書卻可以將影像永久保存,未來更能夠將之作為研究社會的材料和文本。

在今天的課堂中,班上一名同學秀出暑假在印度自助壯遊一個月的照片,老師精鍊出同學所拍的印度人物肖像,說真的我看了內心好激動,那些照片拍的真好、真有味道,我渴望出走的心又一再翻騰而起。

「壯遊你們知道是什麼吧?年輕就是要多出去走走,去壯遊。攝影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旅行,你們要有知覺的旅行。」沈昭良老師在今晚課堂的尾聲說,「可以從展覽開始,甚至變成出版品,讓你們的旅行更有意義,能夠留下些什麼,有別於其他人,讓旅行不只是旅行,而是在移動的過程中還能夠做些什麼。

「很多人學設計是要讓自己知道原來自己不適合做設計。」老師在說出這番話時,全班陷入一片寂寥。

「這樣說是不是太悲哀了?」班上開始有些唧唧笑聲,老師用洪亮的嗓音接續道:「所以你們學設計是要知道自己不適合做設計,還是要當金字塔頂端的人,能夠用設計做些什麼事情的人?回去好好想想!」

下課後已經晚上八點多,班上同學熙熙攘攘地離開教室,我抓住時機走到老師前面,才剛拿出準備好的東西,老師就說:「這是卡片嗎?謝謝。」

我紅著臉說:「嗯!因為教師節快到了...之前上了一學期老師的課,沒機會謝謝老師。」

說著說著,沒想到老師直接拆起卡片來看,「阿!老師不要現在看。」我連忙用筆記本遮住攤開的卡片。

「這樣阿。」老師露出微微的笑容。

「老師,關於你剛剛所說的壯遊,那也是我之後的計畫,我希望能透過攝影做些什麼,所以我才回來上攝影課。」我有些羞怯地說著自己的想法,「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對國外的了解比台灣還多,所以我想要更加的了解台灣這塊土地,先深入的環島後再去壯遊,想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些事情。」

「很好阿!妳還年輕。」老師露出似乎已經很滄桑的笑容,那像是在跟我說,把握現在的年紀、把握現在能夠做的事。

我不只一次思考攝影對我而言是什麼,我覺得攝影讓我更能感受活著,在攝影的當下,我的內心感到平靜,我能深入地與自己對話,也更能看見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關係。雖然我還不能確定未來的模樣,但可以確定的是攝影將會是我重要的表達。

在專訪沈昭良老師的一篇雜誌裡曾記錄老師所說的這一番話:「有人說一張照片具備改變國家社會的力量,也有人說成就感、使命感,這些對我來講太遙遠,現在對我來說,拍照是為了感動自己比較多,還有,人笨就做久一點。」

我覺得,自己好幸運能夠成為老師的學生,帶著傻人的衝勁,我會繼續努力。




沈昭良,1968年生於台灣台南,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歷任報社攝影記者、副召集人及中央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自1993年起,沈昭良即投入數個專題式影像創作,2001年首度推出《映像‧南方澳》系列專輯,其後陸續出版《玉蘭》、《築地魚市場》及《STAGE》等長篇攝影著作,殷實細緻的紀實影像風格與嚴謹的攝影集製作,普遍受到肯定。

曾於2000、2002及2012年獲頒行政院新聞局暨文化部雜誌攝影類金鼎獎,2004年日本相模原攝影亞洲獎,2006年韓國東江國際攝影節最佳外國攝影家獎,2010年台北美術獎優選獎,美國紐約Artists Wanted : 2011年度攝影獎2012年美國IPA國際攝影獎-紀實攝影集職業組首獎等國內外獎項

相關系列作品除於國內外刊物發表,並曾受邀於美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秘魯、日本、韓國、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地展出,目前除從事專題影像創作、評述與研究,同時兼 任台灣科技大學、淡江大學助理教授。
-出自TEDxYilan





沈昭良官方網頁

沈昭良Stage攝影集

照片來源:
http://pier-2.khcc.gov.tw/content/event/event01in.aspx?sid=303
http://magz.artscharity.org/issue/content/497
http://www.macroview.com.tw/mag/macroview/article_story.jsp?ART_ID=128468
http://blog.rhythmsmonthly.com/?m=200612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圖書館遇見川內倫子| Rinko Kawauchi Cui Cui|


在圖書館再度遇見川內倫子,安靜的照片勾起內心深層的悸動。昨天才剛回台北,我已經想念高雄了



本來是要來旁聽早上的世界英語與文化,坐在公車的路途上愈想愈不對,因為上課的位置感覺實在不像是一般學生上課的地方,走進圖書館一查,我在心裡大笑,果然,這是堂研究所的課。

既然空出了一整個早上的時間,我默默地執行早就想好的B計畫,為了下午要旁聽的攝影課,趁這個機會讀些攝影書吧。

不得不碎念一下台科大的圖書館,藏書量仍然不怎麼令人期待,沈昭良老師所推薦的書籍在館藏中一本也沒有,我差點沒回心轉意去台大圖書館,我只好退而求其次地找了本卡提耶-布列松的傳記來看。

在書櫃上找書的同時,餘光掃至架上幾本厚厚的書背-"RINKO KAWAUCHI"

這裡有川內倫子的攝影集!我驚呼,頓時又對圖書館有些好感。

----------------------------------------------------------------------------------------------------------------------------------

在一年前上攝影課的那段時間,從老師的課堂上得知川內倫子,那時在學習時期低潮的我,看見川內倫子所拍的細膩療癒照片,深深地虜獲我的心。

買了一本川內倫子的 the eyes, the ears 和川內倫子的攝影日記就已經荷包空空,對於只是學生的我,攝影書實在是天價,而我已經是買了最便宜的那本。




2001年,川內倫子憑著兩本寫真書うたたね」和「花火」獲得木村伊兵衛賞。川內倫子可以說是開創正方攝影風潮的開創者,她的照片絕大多都是正方形的,這與川內所使用的相機Rolleiflex 3.5有關。






川內倫子令人佩服的是,她攝影的取材皆是我們日常生活再平凡不過的景物。那些我們容易忽略的東西,在川內的鏡頭下卻猶如重獲新生,散發不平凡的光采。

我從架上拿走川內倫子的兩本攝影集,微笑看著熟悉的封面,這兩本書都是我曾在書店徘徊買不下手的昂貴書籍。

我翻閱著Rinko Kawauchi Cui Cui這本攝影集,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兩張正方形黑白照片。

Cui Cui是川內倫子記錄家庭的13年生活軌跡,每一張關於家裡物品、家人互動與家庭環境的照片都在安靜地訴說川內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張一張照片像是平舖直敘的文字,像你娓娓道來,我慢慢地翻閱著,直至看見爺爺照顧奶奶的過程照片,從去超商購買食材、親自下廚、探望奶奶,但自己卻吃的清淡簡從,我的心開始溫熱了起來。

爺爺奶奶目送孩子成親、兩老相互依偎地繼續生活,直到爺爺生病,換成奶奶去醫院照顧爺爺,最後爺爺病逝。

其實第一次看我仍不太明白,因為川內在開頭放的是奶奶生活後期的照片,奶奶削瘦的臉龐使我認不出與後面影像中的人竟是同一人,在爺爺照顧奶奶的那段時期,奶奶的臉仍十分豐腴,滿是福相。

看完川內倫子的Cui Cui,我的眼眶濕潤,還好我是坐在圖書館不起眼的一隅。我想起去年沈昭良老師曾教導我的「安靜的力量」。在川內倫子的影像中,我又再度被安靜的力量所震撼。

當時我在拍「幸福」這個人像主題時,我曾經感到疑惑,如果不拍他們露出笑容的模樣,怎麼能感覺到幸福?老師不斷地告訴我,安靜的照片才能夠更深刻的感受到那樣的氛圍。燦笑的照片不論誰都能拍、在刻意微笑的背後我們反而看不見人與人之間的微妙情感。這個道理就像有時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更能夠表達某些事物,因為黑白純化了畫面,使所要表達之物更明顯、更有力量。

照片中所捕捉到的安靜會說話,我在川內倫子的照片中看見了。大部分的紀實攝影都是極力地捕捉震撼的畫面,但是同樣是紀實攝影師的川內倫子,用安靜、內斂的影像說話,那樣的安靜更深入人心,

在一張一張看似輕描淡寫的影像中,卻是蘊含了家人生活的酸甜苦辣、生死冷暖。

「事物終會消失,但是留存下來的記憶,讓我們對過去所發生過的事,保有若遠若近般的感受。」川內倫子說。

川內的作品大多圍繞著生與死,但在那一張安靜的影像中,純化了許多雜音,雖然光明卻隱藏黑暗,雖然悲傷但卻感到溫暖。生與死一直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如夏蟬努力地歌唱至死、毛毛蟲化蛹破繭而出。

我又再看了一遍Cui Cui。攝影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我想著。家人即是自己最了解最親密的存在,我能用攝影記錄些什麼嗎?我憶起雜草叢生的拆遷眷村、爸爸媽媽充滿愛的支持、奶奶溫暖的笑容。

突然間,我好想念那總是等著我們回高雄的奶奶,只要我們陪著她聊聊天、吃頓飯就心滿意足的奶奶。

最近這幾次回家陪奶奶看電視,奶奶總是會在歡樂的下一秒哽咽,「你們小時候最好玩的就是妳了!」

「妳每次都會唱寶貝對不起,我每次聽到寶貝對不起就會想起你。還是你們小時候最好了。」奶奶說著說著聲音開始微弱,幾乎每次奶奶都會提起小時候的我,雖然我早已不記得寶貝對不起是怎麼唱,更不用說記得自己有唱過。

「如果奶奶有一天走了...」奶奶總是會如此說。

「你還要抱曾孫吶!」我笑著對奶奶說,無法阻止奶奶去懷念從前,我一遍又一遍的聽著奶奶說著重複的童年往事,盡量用幽默、玩笑的談吐去讓奶奶開心,「到時候你還要教我們怎麼帶小孩阿!我們小時候就是給你帶大的。」

「對,對,對!」奶奶咧嘴露出只剩幾顆牙的笑容,大喊著:「就等你們啦,什麼時候給我生一個來抱!」

我走出圖書館,拿起手機滑了幾下尋找對話記錄,「喂?奶奶?是我啦,小云。」





川內倫子Cui Cui

照片來源
http://daman.cool3c.com/tag/川內倫子
http://www.photoblog.hk/wordpress/27132/木村伊兵衛賞系列-平凡的感動-川內倫子
http://modobulb.wordpress.com/2011/04/08/na-cabeca-cui-cui-de-rinko-kawauchi/
http://www.shift.jp.org/en/archives/2008/09/rinko_kawauchi_exhibition.html
http://tocolourmein.wordpress.com/2012/02/14/test/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流星計畫 Starry Starry Night

傳說每個人都是流星碎片的一部分,看似離我們而去的人一直都在,在我們記憶之中。-摘自故事大綱

流星計畫-Starry Starry Night-Full Animation 720P HD





這是台藝大動畫系2013年的畢業作品。從朋友的部落格中得知這個影片的配樂是由Cicada所創作,看到這個訊息時我也感到十分驚喜,Cicada有新作品了!


Cicada是我最喜歡的台灣音樂演奏團體,可能因為影片播放時我的焦點都放在背景音樂上,故事一開始的鋪陳令我覺得平平淡淡,沒想到從男孩準備將球丟出去的那一刻,我竟不自禁的感動落淚,於是我又在看了一遍。


現在能看到的星星越來越少了,因為人造的燈光越來越多,將天空的星星淹沒了。在我記憶中的天空是有著不同表情的深藍色,只有在高二時去美國猶他州Utah的那一年,我看見了純黑色的天空,滿天閃爍的星星。


從未見過流星,在有生之年,一定要見過一次的,雖然說不是為了要許願,我認為是只要有心意,許願是隨時都能做的事。我只是好奇、想親眼看見,我所認識的這個地球之外的世界,去感受看見流星劃過天空的那種悸動。


看完這一部簡單溫馨的短片,忽地我想起在畢製那段時期,常常與室友P相互分享好影片的日子。好多當時撫慰我的心的影片從腦海中湧現,頓時感觸良多,找個機會把這些影片再po出來與大家分享吧!(想分享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延伸閱讀

動畫流星計畫Facebook
配樂Cicada Facebook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找到生於安樂的生存方式是時代給年輕人的挑戰|框不住的國文課 李佩蓉|

本來只是從臉書動態消息上無意間看到的報導,沒想到看完後感到熱血沸騰,對李佩蓉老師充滿敬佩與好奇。
青年論壇/價值觀 決定是「人才」或「草莓」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我們能在安樂中生存下來,比孟子還厲害!」李佩蓉說。

找到生於安樂的生存方式,或許便是時代給年輕人的挑戰。


這段話令我的眼睛一亮。上一輩的人總說要先苦後甘,但李佩蓉卻是說,同樣一件事情,如果玩的很開心也能達到目的,何必要刻意去吃苦?

其實我覺得重要的是怎麼去「看待」苦這件事情。甚至很多時候,所謂的苦是人所塑造出來的,人云亦云,關鍵是自己如何去看待眼前發生的事情,當你自己認為是苦那就是苦。當所做的事情是自己認同、自己喜歡、自己的堅持時,別人眼中在多的苦對自己來說都會是甜美的。

也有很多人會說,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喜歡也無法選擇的,但仍然必須去做。於是「轉念」就是關鍵,話說回來還是談到如何去看待事情的「心念」。生在這個安樂的世代,這個社會仍是用上一輩科學、政治的眼光看待這一代,有很多社會價值觀給予了我們許多框框,學習跳脫框框,我們有選擇如何去做、選擇如何去看的能力。

之前曾在偶然遇見魔法師一書中(可參照我之前的文章觀感),看見藍漢傑形容這個社會的眼光是梅杜莎的眼睛,而我們也將自己變成這個社會所期待的模樣,失去自己的思想。「價值觀」決定人才,我們要有自己的理念、思想。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即使會出現一些人對於你的作為感到懷疑,如果自己清楚自己的想法,你的自信和肯定也會讓身邊的人信服,而那些評論你的人之所以會出現,只是在尋問你的信念是否堅定,讓你重新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在路上我們會不斷的遇到挑戰、挫折、再修正自己想要走的路。沒有一條選擇是錯的、沒有什麼事情是浪費時間的,更重要的是要去找到信念、相信自己的信念。只要意念是單純、是確切的,如果你想要到達A,不論你是走B、C、D條路,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到達A。

當發生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時,我常常跳脫成第三者,思考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是不是要我學習什麼?是不是要我看見什麼?很多時候,用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拘泥於其中,能夠讓心更柔軟、活的更平靜快樂。

找到適合自己生活的方式、活出自己是這個世代年輕人的目標。

----------------------------------------------------------------------------------------------------------------------------------

在尋找李佩蓉老師的資料時,意外地發現李佩蓉老師是一個如此了不起的人物,有這樣一個人帶領活絡的思想進入教育界,非常的感動。

李佩蓉:為青年尋路論壇影片

李佩蓉老師帶領曉明女中的高三丁學生,創作了「框不住的國文課」一書。
這本書是源自於兩個高中女生的創意,曾經是高中生的人都知道,在那三年苦讀的日子,看著國文課本內容,常常會突發奇想地看著課文做白日夢,夢著課文內容衍生出不同的劇情、畫面,想著都會情不自禁地發笑。

因為一篇作文的題目:「書頁後方說不定有另一個故事」,於是某個高中女生從大家所繳交的作文中看見不同的可能性,突發起想可以將國文課本中的課文衍生出其背後的新故事,最終李佩蓉國文老師將這個想法與整班的同學一起付諸實現,創造出「框不住的國文課」這本書。

這是一群將文學萌芽發光的高中女孩子,更令人佩服的是,她們都是自然類組的,能夠有這樣不平凡的想法與願意帶領的老師,真的很令人感動,希望這本書出版後大家能夠獲得大家的支持。

以下是令我內心感動、澎湃不已的一段話(取自曉明女中的高三丁所寫的楔子)

我們的作品,對滿級分的幫助有限,也不是我們的目的。只是我們都曾經對無止盡的考卷和標準答案感到厭倦。旋轉鉛筆就這樣畫畫畫、然後你會被夾死在筆記間小到不行的縫隙。你有沒有曾經覺得國文好像不是這樣?

我們想讓你覺得國文其實很有趣。它不是大考中心說了算,它充滿想像空間、它沒有答案。我們想告訴你,這樣子和文學互動,做得到。



延伸連結:
框不住的國文課Facebook
框不住的國文課部落格
傳奇講堂Facebook
傳奇講堂部落格

為青年尋路論壇報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