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晨讀隨筆——回頭

「永觀堂鐘聲極出名,悠悠蕩蕩,東山一帶,遠近都可以聽到。如果有緣,剛好遇到鐘聲迴盪,許多路上行人都會回頭張望,尋找鐘聲。永觀堂鐘樓雖遠,其實最後回頭尋找的人也都發現:鐘聲就在耳邊。」——蔣勳〈捨得,捨不得——卷一 回頭〉

回頭,是蔣勳〈捨得,捨不得〉內文裡的第一篇。這一篇文,我一共讀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兩年前,剛買下這本書時;第二次是在愛人去京都後不久,在早晨用直播唸書給對方聽時,第三次是今天,難得早起,想開始一直尚未開始的晨讀時光,我想到了這一本書,不知道為什麼,想再回頭重讀這一篇文。

這本書買了兩年,閱讀的書頁一直停留在這一篇文末,遲遲沒有繼續讀下去,一篇文讀了第三次,也好似對自己的心頻頻回頭一般,原來,我的心仍太快、太急,至今第三次閱讀,我才感受到,蔣勳的文字,是要讓自己全然地靜下來,才能夠將書中的靜、筆下的美,深刻地讀進心底。

我想起五月初與你在京都共度的那段日子,星期日下午,我們漫步在哲學之道,循著琵琶湖疏水旁的綠蔭,越往前走,四周越靜,水流越清,靜得可以聽見悅耳的潺潺水聲,清得可以看見霸主般盤據水中的巨大鯉魚,偶爾能嗅聞得到澄澈空氣裡伴隨淡淡花香芬芳,偶然也會遇見蝴蝶翩翩飛過,你說,你第一次覺得蝴蝶很美。

是在離開法然院的時候嗎?我們聽見了鐘聲。是從哪裡傳來的呢?你猜測著,是不是從南禪寺傳來?悠遠的鐘聲一次又一次傳來,似遠又近,忽近又遠,像是呼喚,像是指引,一次又一次,敲打進心底。尋著鐘聲,循著心聲,往前走,走在我們也不確定的道路上,但腳步仍堅定地前進著,冥冥牽引中,我們走在正確的路上,來到了永觀堂禪林寺,只是抵達時,門也關上了。

永觀堂前很安靜,也有幾個和我們一樣遲來的旅人徘徊在門口,門前滿是楓樹,此刻落陽下的楓葉上盈著青蔥綠的光。下次再來的時候,也許就是楓葉紅時,無論是什麼時候,會在最好的時候來的,我在心裡想著,到時候,再與你一起來看,世間唯一一尊回頭的阿密陀佛像。

「在漫長的修行路上,或快或慢,或早或遲,其實都是修行,也都可以被包容顧念吧。」蔣勳的文字像是鐘聲,在心裡迴盪著。


吃完早餐,喝著牛奶,翻閱著書頁時,總伴隨著鳥兒啼叫的清脆聲,抬起頭,毛玻璃上已經映著窗外的藍天,陽光的溫度讓身子熱了起來,透過格子鐵窗望向窗外,我想,每一天被陽光照耀的燦亮日子,不論再平凡,都是抬起頭,就能夠仰望的幸福,我也要練習著,從當下微小的美、細微的感受,去感受生命的安靜、全然。


*

2017.5.7 攝於京都 離開南禪寺,返回哲學之道的路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