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禮物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女孩,每當節日到來時,她最害怕的就是送禮物。

那些節日也許是朋友的生日,也許是聖誕節,每當這些日子即將到來,她總在心裡焦慮著該準備什麼樣的禮物才好?

應該沒有不喜歡收到禮物的人吧?她和其他同年齡的孩子們一樣,也會在自己的生日和聖誕節來臨時期待收到禮物的那一刻。那她為什麼會害怕送禮物呢?

最初,女孩是喜歡送禮物的,與其說是送禮物,倒不如說是分享。每到女孩的生日,女孩總會央求爸爸帶她去買乖乖桶,然後拿到班上分享糖果給全班的同學。挑選乖乖桶的過程總是很快樂,女孩眼神發亮地看著高高陳列在架上五彩繽紛的禮盒,想著是要Hello Kitty可愛的桶子?還是小熊維尼口味的糖果?要不然就選看起來最大有最多糖果的那個吧?

女孩好喜歡發送糖果給大家的感覺,同學們會為她大聲唱著生日快樂歌,歡樂地挑選糖果,每個同學的臉龐都洋溢著幸福,女孩看著大家快樂也覺得好快樂,送糖果的女孩就像是散播快樂的精靈,那一天,女孩總會笑得比其他孩子都來得更燦爛。她喜歡給予的感覺,給予,可以讓大家都快樂。

當女孩增長了幾歲,不再有買乖乖桶送糖果的活動了。就好像時間走到了某一天,突然告知女孩說:「妳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再做像送糖果這樣孩子氣的事了。」於是女孩不能再送糖果,班上的同學不知從何時開始也不再有這個慣例。取代而之,每個月初,所有同學都要在一張大大的卡片上寫下給當月生日的同學的祝福。零用錢寥寥可數的女孩,沒有了送禮物的理由,所以在自己在意的朋友和喜歡的對象的生日卡片上,總會寫下好多好多字,暗自期望自己的祝福是寫最多或最好的,希望足以表達自己的心意和自己有麼多在乎對方。

女孩羨慕著有能力送禮物的同學,不只如此,女孩還暗暗羨慕那些同學總會聚在一塊,喝著自己不被允許喝的鋁箔包飲料,羨慕那些同學放學後玩在一起,去自己不被允許去的地方遊玩。好像要送禮物才能夠換來長久的友誼,送禮物才足已證明自己的重要和在乎。女孩開始害怕送禮物,因為女孩沒有足夠的錢可以送出心裡認為好的禮物或對方期待的禮物。女孩送出的禮物有時候只是一張卡片,或是一張畫,每次送出禮物前,她總會忐忑不已,害怕送出的禮物不夠好,對方就會不喜歡她,或不跟她做朋友。女孩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如何察言觀色,學會如何討別人歡心。

女孩漸漸地長大了,她不斷不斷地給予,給禮物、給時間、給承諾,為了成為別人喜愛的人,成為那個值得接收禮物的人。給予彌補了女孩內心深處的自卑,給予讓女孩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女孩總會很期待收到禮物。女孩有多麼費心在準備別人的禮物,就有多麼期待別人送給自己的禮物。女孩有多麼用心在規劃生日驚喜,就有多麼期待自己的生日會有什麼特別發生。這是深藏在女孩心裡的秘密,或許連女孩自己都沒有察覺的秘密,直到女孩有一天離開了家,在外唸書的她開始了和一個男孩的交往。

他不是一個浪漫的男孩,但他有一顆真誠炙熱的心。男孩不太記得女孩在乎的紀念日,但會在平凡日子給女孩驚喜;男孩不會送女孩心裡期待的浪漫大禮,但會送出超乎女孩想像的實用物品。男孩的表現總在女孩的期待之外,像一面鏡子赤裸裸地映照著女孩的心,女孩發現原來自己送禮物不再只是表達感謝,更是希望換來對方的在乎和喜歡。

原來禮物不再只是單純的禮物,而是成了換取情誼的工具。女孩在不知不覺中也投射了自己的期待在男孩給予的禮物,形成不斷期待與不斷失落的迴圈。女孩對於自己不是真心誠意的給予感到羞愧,她向男孩坦誠自己,她開始學習拒絕,即便那對女孩來說非常困難,但女孩渴望誠實面對自己,渴望學會愛自己,而不再一昧向外尋求愛。沒有任何禮物能換取人們的真心,也沒有任何禮物能替代自己的價值。最好的禮物,不是價值不婓的物品,而是那顆真摯地想要表達感謝和分享的心。

會不會,我們都曾是那個害怕給予或害怕接受的人呢?若不再為了獲得而給予,而是真心誠意地給予;若不再害怕給予而不接受,而是全然敞開地接受,那麼給予和接受就能夠獲得完美的平衡。

很久很久以後,女孩想起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話:"The present is the present."——〈 The Present 〉 禮物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禮物,就是現在這一刻。禮物不再只是給予和接受,而是一種生命的經歷,一個覺知的發生。女孩發現,她總是收到許多禮物,有的是身旁人們的溫柔和包容,有的是人們的鼓勵和支持,有的是生活中微小而確切的幸福和幸運。女孩也會不經意地送出禮物,也許是一個笑容、也許是一個擁抱,也許是剛好看見適合的東西就買下送給朋友。現在,女孩不再害怕送禮物,因為,能夠有想要送禮物的對象,是一件多麼幸福、多麼值得感謝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