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流動的心,情書店

這是一間我從未拜訪,但就要結束的書店。
去年年底,才在臉書上我所知道的書店逛到了流動的心,情書店。由於是位在台中的書店,我住在台北,又長時間奔走不同縣市工作,因此沒有刻意關注,也沒有安排時間特意拜訪,但書店店主東軍的文字卻不時在忙碌的工作之餘觸動著我。
「在書店的各個角落費心設計和安排的巧思,都是想和她分享的畫面,無菜單料理煮的也都是想煮給她的菜。對每個客人的用心也是在設想如果是她來的話為前提去思考。而我也常常在寫這些文章的時候,偷偷藏著想對她說的話。」平淡的話語裡,蘊含多麽深厚的情感和想念。
看見東軍寫下的這段話,我想起和森雨談論愛的意義時,他曾向我分享〈愛的藝術〉這本書裡的一段話:「我是通過愛妳,來愛上其他所有的人,也愛上我自己。」
當時閱讀這段話,我單純地覺得是很美的一句話,「就像是一種因為愛而了解愛的感覺。」我說。認真地思考這句話,我才發現我們都是先透過愛別人,才來愛自己。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懂的愛自己。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從與母親分離的那一刻起,從這個世界刺眼地在睜開眼的那一刻鋪展開來的那一刻起,我們便開始感到孤獨,便開始向外渴求愛。先是從父母身上,接著從同儕身上,然後我們開始有了傾心的對象,有了互相吸引的對象,這個世界上出現了你愛的人,你愛的人也是愛你的人,那是一件多麽不可思議、多麽美好的事!像是命中註定的發生一樣,世界因為愛的相遇而於焉綻放,因為出現了一個讓我們不再感到孤獨的人,我們以為這個人就會是自己孤獨的救贖。就像許多愛情故事,就像許多失戀痛苦,就像每個人都有過的曾經,那個曾經是你的全世界的人,那個曾經最了解你的人,那個曾經最親密的人,與你分離了,你比起以前感受到的孤獨還要來的更加孤獨,前所未有的孤寂令人窒息,甚至讓人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存在。多少次愛戀、多少次痛苦、多少次分離後,才回頭看見自己,才發現愛,不用向外尋求,愛就在自己身上,愛是自己與生俱來最美,最善的禮物。
我一直、一直在探索愛,感受愛。為何而愛?如何去愛?什麼才叫做愛自己?愛是如此自然而然,自然到難以置信人們口中愛的複雜,複雜到又簡單的無須言語。我不禁聯想到九把刀的〈等一個人的咖啡〉、台南旅宿〈浮游咖啡,木瓜屋〉,這兩個地方都是因為愛而生的地方,我相信流動的心,情書店也是如此。無論是等一個人的咖啡、等一個人的旅宿還是等一個人的書店,看著這些帶著思念、帶著期盼、甚至是痛苦地在生活中努力前行的人,我真的覺得好勇敢!無論是什麼樣的方式,什麼樣的表達,訴說的都是愛。我一直相信,有一天深刻地體會愛,了解愛是什麼,也就會知道自己是誰。我一直相信,愛是一切的發生,愛是一切的答案。真正的愛是自由,在愛的過程中無論開心或是傷悲、無論迷惘或是堅定,都將會帶領我們感受到愛無邊無際的自由。
有一個他,曾經這樣問我:「我從來沒有給過妳什麼,妳為什麼還一直願意這樣陪伴我?」
「怎麼會?」我說,「你是第一個讓我深刻感受何謂愛的人,是你教會了我愛。」
對於每一個曾經有過的愛戀,對於每一段能夠成為愛人的緣分,我都深深地、深深地感謝。沒有那些人,沒有那些過往,就沒有今天的我。
也有一個他這樣問我:「我真的很好奇,是什麼樣的經歷讓妳成為這樣好的妳?」
我說,不是因為我好,而是因為我身邊的人好。因為我深深地被愛包圍,總是遇見善良的人、溫柔的人、相信我的人,這些人讓我的心中充滿愛,充滿感謝,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回報這些人的愛。
謝謝流動的心,情書店的美麗故事,相信關於愛的故事會一直一直說下去,相信關於愛的美好會一直一直,留存在每一個人心底。
https://www.facebook.com/flowbookstw/photos/a.1663156157239906.1073741828.1663148903907298/1916742521881267/?type=3&theater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聲響電台 - 第二集預告:帶著開書店的夢想,走在分享的路上(第二波預告)

就在今天晚上22:22分!來到上聲響電台的倒數二個小時。
我想和大家聊聊為什麼要替自己取名為小海。這個名字很低調地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其實以前從未想過要取暱名,應該說,我是喜歡本名的,比劃少,即使偶爾還是會被唸錯或記錯,當然也少不了被調侃(笑),但說不上難記也不是菜市場名,雖然是算生辰八字而得來的名字,但這是父母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我,送給我的終生禮物,也是獻給我的一生祝福。
我一直深刻地記得一位採訪過的旅宿主人曾這麼說:「雖然曾經也有綽號和感覺起來專業的英文名字,但現在我非常喜歡自己的本名,唯有除去物質上的標籤和定義,本來的面貌才能真實浮現。」
回歸名字本身的意義,除了家族血緣的歸屬關係,名字一直是人們方便記憶的存在,或者是說,是讓人與人之間能夠認出彼此、分辨彼此的存在。忍不住想起前新海誠〈你的名字〉這部電影,名字,彷彿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羈絆,好似忘記名字也失去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連結。但我一直記得,記得就算是連名字也不記得了,但情感卻很深刻地留在心裡,身體和心靈的記憶,有時比起言語來的更加深刻。
小海,這個名字的契機,也是我下定決心為夢想做些什麼的開始,於是在兩年前,開始了小小的海。這個名字更像是對自己的期許和願望,願有一顆寬厚包容的心,願能將生命的稜角磨成圓融的石頭,去經歷人生和感受生活。就像是海帶給我的情感和記憶一樣,是平靜的,包容的,充滿力量的。
雖然曾經也猶豫是否要有一個新的名字,但重要的並不是名字本身,而是名字的意義。也許這一生,我們都會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在不同的角色變換中經歷不同的生命歷程,但我仍是我,你也仍是你,也許我們曾經在生命的某個片刻裡交匯,或是陪伴彼此走過一段時間,也許因爲一句話,也許因為一篇文章,也許因為一場愛戀,而讓彼此的生命豐富或是波瀾,但我永遠相信著,一切都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的相遇都有它的意義。無論是用什麼樣的身份和角色遇見彼此,能夠相遇、相知、相惜,都是最感謝也最幸運的事。


(最後好像離題了~~我們今天晚上22:22分線上見囉!^^)
【 聲響電台 - 第二集預告 】
延續首集邀請到已開了「 給孤獨者書店 」的張豫,這次我們則找來之後想開書店的小海,一起來聊一聊她理想中的書店模樣。節目中我們將從她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中,思索出影響她未來想開店的可能與助力,並且通過朗讀與音樂分享,試著表達那些對她而言重要的價值!
節目主題:帶著開書店的夢想,走在分享的路上
節目時間:2017 / 02 / 22 ( 三 ) 22 : 22
電台連結:goo.gl/KYOfy0
首集重播:goo.gl/NGtfHf
-
【 來賓介紹 】
小海 ( Dear b&b 台灣旅宿精選指南 - 採訪攝影 )
小海,人願其名,希望自己像是海一樣,有一顆寬厚包容的心,去經歷人生和感受生活。她熱愛文字、旅行,與一切美的事物,用文字與影像分享生活,透過書寫、閱讀認識自己與世界。書店,是她從23歲就開始夢想的事,不一定只能是書店,但這間店裡一定要有書。她認為,人之所以會成為人,一定有來到這個世界的渴望以及想要表達的事,除了存在本身的表達,她希望能夠有一間店,這間店可以開啟一個連結,穿過世界繁雜的紛擾,創造一個靜謐溫暖的想像。現在她在台灣旅宿指南平台 Dear b&b擔任採訪攝影和文字編輯,在生活中旅行,累積自己的經歷,相信著「 一切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所以持續地探索自己,創造故事,相信故事會延續故事,會播下種子,在心的沃土帶來豐盛的可能。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聲響電台 - 第二集預告:帶著開書店的夢想,走在分享的路上

我要分享一件很開心又很害羞的事,在2月22日22點22分,我將會上聲響電台!是的,照片裡的人是我。小海,也是我。特別選了與「2」相關聯的數字串,取諧音聽起來就是一個充滿愛的日子,也像是透過雙數來訴說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聲響電台」是森雨書房 Sen Yu - Library的店主森雨創立的線上電台,以書為起點,匯聚各個因為書而來書房,因為書房而相遇的人們,我很幸運的,因為對書的熱愛,因為懷著開書店的夢想,因而有機會能夠在聲響電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
會知道森雨書房和相識森雨,是因爲荒野夢二銀色快手的介紹。那一天,銀快向參與冬子計畫的學員們推薦森雨書房:「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他用展覽的方式呈現書的可能,很有趣!想要開書店的人一定要去看看!」於是想開書店的我就去拜訪了,那是在一月連假的尾聲,也是森雨書房即將離開台中駐點的倒數一個月前。

當時森雨書房在范特喜文創聚落,隱密地位居在公寓二樓,由於一樓的店家還未營業,於是播了門外立牌上的電話。推開門,就著隱約透進的微光走過擺滿燈飾的空間,掀開前往二樓樓梯轉角的簾幕,昏暗魔幻的燈黃、擺放陳舊的家具,一瞬以爲走進了哈利波特的斜角巷,小心翼翼通過狹窄的磨石子樓梯,迎面是明亮清新的空間,方型通透的簡約擺設,垂吊的乾燥植物與牆上圖鴉相映成趣,呈列方式恍若日本選物店,隨處可見店主細膩的巧思。
得知我想要開書店,很快地就熱絡討論起對書店以及書的想法。森雨是第一個人,認真地好奇我理想中的書店樣貌是什麼模樣,也是第一個人,認真地說我適合朗讀。
「朗讀也是未來在書店裡我想要做的事!」事後和森雨分享我對於朗讀的想法,他毫不諱言地對我這個一股腦兒懷著開店夢想的人說:「也許我們未來可以玩玩看不同的可能!」
於是在聲響電台開播後,很快就收到來自森雨的邀請。對我而言,能夠有機會紀錄自己現在的狀態,能夠有同伴討論自己熱情的方向,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和開心的事。我想起書店裡的影像詩曾說過的這段話:「在這書店,人和書交會,人和人交會,因為這交會,我們的模樣從此有了改變。」
因為書店而相遇,因為相遇而逬發新的可能。雖然現在的我還在累積經歷,但不論走到哪裡,我會一直帶著開書店的夢想繼續走在分享的路上。
歡迎大家在2月22日22點22分,來聽聽森雨和我聊書、聊書店,以及透過朗讀和音樂分享我對於生活的想法和價值。

---------------------------------------------------------------------

森雨書房 Sen Yu - Library

【 聲響電台 - 第二集預告 】
延續首集邀請到已開了「 給孤獨者書店 」的張豫,這次我們則找來之後想開書店的小海,一起來聊一聊她理想中的書店模樣。節目中我們將從她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中,思索出影響她未來想開店的可能與助力,並且通過朗讀與音樂分享,試著表達那些對她而言重要的價值!
節目主題:帶著開書店的夢想,走在分享的路上。

節目時間:2017 / 02 / 22 ( 三 ) 22 : 22
電台連結:goo.gl/KYOfy0
首集重播:goo.gl/NGtfHf
-
【 來賓介紹 】
小海 ( Dear b&b 台灣旅宿精選指南 - 採訪攝影 )
小海,人願其名,希望自己像是海一樣,有一顆寬厚包容的心,去經歷人生和感受生活。她熱愛文字、旅行,與一切美的事物,用文字與影像分享生活,透過書寫、閱讀認識自己與世界。書店,是她從23歲就開始夢想的事,不一定只能是書店,但這間店裡一定要有書。她認為,人之所以會成為人,一定有來到這個世界的渴望以及想要表達的事,除了存在本身的表達,她希望能夠有一間店,這間店可以開啟一個連結,穿過世界繁雜的紛擾,創造一個靜謐溫暖的想像。現在她在台灣旅宿指南平台 Dear b&b擔任採訪攝影和文字編輯,在生活中旅行,累積自己的經歷,相信著「 一切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所以持續地探索自己,創造故事,相信故事會延續故事,會播下種子,在心的沃土帶來豐盛的可能。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星星之歌

越夜越寒冷的安靜裡
有誰倚著燈光敲打鍵盤
聽著來自遠方星星的歌謠
時間慢了下來

依偎著聲音的溫暖
一首歌的餘韻還很長
就像與你走過的時光那樣長

看不見星空的城市裡
有誰躺在夢裡數著星星
接收光年之外捎來的口信
時間慢了下來
細讀著綿長的回憶
一個人的夜晚還很長
就像曾寫給你的情書那樣長

---------------------





謝謝給孤獨者書店的電台歌單,讓寒冷的夜晚有溫暖的星星之歌伴眠。

https://www.facebook.com/anathapindikabooks/posts/760032474155764

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不值一提卻必許寫下的碎碎唸

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雖然心裡嚷嚷著不明白,但說實話我也沒有很認真地去想。噢,其實沒什麼嚴重的事情,只不過是在買好車票,預備要回台北的前一天,上吐下瀉,好像要把農曆年假期裡所有吃進去的東西都還回來那樣,後來秤了體重,果然不出所料,維持著一模一樣的數字。

事情發生的過程很熟悉,熟悉地讓我想起年前最後一次採訪,一位實習生也有近乎一模一樣的症狀,只是當時她被送去急診室,我則是在飯店的雙人床上翻滾。夜裡躺下來後應該有一、兩個小時的時間翻來覆去,然後從起床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沒辦法安穩地躺下,不記得來回廁所多少次,最後索性窩在廁所,免得一直驚動被我吵醒的家人。難受的程度難以形容,也沒有必要形容,事後回想起來覺得佩服自己的是,我的反應太過冷靜了,可能是因為這樣的症狀實在太過熟悉,我不用想就能夠知道下一步我的身體會如何,我的頭腦像是和身體的痛苦居然可以分開似地,客觀地看著痛苦的發生和結束。

不上不下的噁心感是開始前的預告,發生的過程像是僵持不下的拔河在身體間拉扯的漫長痛苦,心臟過快的跳動就好像是變數很大的比分,直到全身的力氣都用盡後就頭暈虛脫冒汗,這時候是既感到痛苦又值得欣慰的時刻,因為一切終於結束了,只需要記得補充運動飲料免得血糖過低。爸爸為我搽上的百靈油像是一切結束後最好的獎勵,多虧了它,昏昏沉沉後至少終於入睡。

「別擔心,就是急性腸胃炎,和之前的症狀一模一樣。」我記得我虛脫地倒在床沿時說。

連車票都沒有退,就這樣延遲了回台北的時間,也延遲了開工的心理準備。一年前的冬末,好像也是連假的最後,也得了急性腸胃炎,只是當時的我並不了解所謂急性腸胃炎是怎麼一回事,雖然看了醫生也吃了藥,還是狼狽地虛脫倒在高鐵出站的候車區,也許虛脫無力的形象太過嚇人以至於沒有人停下來慰問,最後被高鐵人員用輪椅推到休息室,喝了整整一大杯葡萄醣水才恢復體力。至今回想起來仍萬分感謝當時高鐵人員的叮囑和溫柔。

或許是內心的掃除後,也要來一場身體的大掃除。或許是要經歷這場掃除,才有足夠的心力面對新的開始?不過,也因為了這場身體大掃除,延遲了現實生活的房間掃除,傷腦筋。

身體無恙,但是感到萬分疲憊。那樣的疲憊,不像是睡了一覺就會好的疲憊,那像是一種什麼也不想做的疲憊,也像是一種不論做什麼事都感到無聊的疲憊。吃著些許清淡的食物,看了幾分鐘電視,翻了幾頁書,做什麼都不是,最後還是回到電腦面前打下文字。雖然覺得寫下的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真的,簡直不值一提。但打下文字的感覺著實令人安心,這是什麼也不想做的事情中,唯一一件想要做的事情。至少還有這麼一件讓我想要做的事情,光是想到這一點,就覺得安慰。

寫完之後覺得簡直像是碎碎唸(不是像,根本就是。)雖然不明白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發生以及為什麼現在還坐在這裡,但就接受這一切的發生吧,對我而言像是多賺了一天攤在家裡的假期。

「為這個潛在的爆發找一個治療的出口,找出一條路來是放掉你內在所累積的緊張和壓力是很重要的。做任何可以喚起你的能量,並且讓它自由流動的事。」抽出奧修禪卡,這是一張從未抽過的卡「壓抑」,上面如此寫著。

我想我一直有在做吧。寫作,是現在,唯一想做,也唯一能做的一條路。就算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就算只是不值一提的碎碎唸,能讓我的心靜下來,能撫平內心焦躁的事,對我而言,就是重要的事。

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

關於,朗讀這件事

朗讀連結:
https://soundcloud.com/user-153952905/8ocece5tsokg

***

「他們的朗讀並不是為了在與世隔絕的廢棄屋中暫時打發時間,而是試圖把聲音送到身在超越他們想像的遠方,是語言無法相通的某種力量,藉此進行祈禱的行為。」

閱讀小川洋子的《人質朗讀會》,不知不覺也像是其他讀者,從「看著看著」變成「聽著聽著」,我也像是書中監聽人質的政府軍士兵,不由地也想說說自己的故事,是的,用說的,像是說故事那樣,朗讀我寫下的文章。

《人質朗讀會》在我的書架上放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最初是因為銀色快手推薦小川洋子的《秘密結晶》,才在荒野夢二書店一併買了《人質朗讀會》,或許是因為忙碌和其它我沒有記憶的原因,我遲遲一直沒有翻閱這本書,這本書就這樣在台北潮溼凌亂的房間裡,擱置了一年,後來又因為買的書太多放不下,這本書被裝進行李箱,跟著我一起搭上高鐵,來到高雄,安置在乾淨整齊的房間書櫃裡,又過了兩年,才被我想起。那是我每次回到家的慣例,每一次回家總會帶些書回來,偶爾再帶些書到台北,我總習慣在放下行李箱的同時,打量著房間裡的小書櫃,隨性拿出幾本書翻一翻,看一看,或用眼神向這些書寒暄問候。

這一次,會拿起《人質朗讀會》,是因為朗讀這兩個字。

本來,我對「朗讀」這件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和感覺。自記憶以來,印象中的朗讀,像是朗讀比賽中所聽見的那般,用誇張的抑揚頓挫突顯詞句間的張力,還有濃厚的捲舌音,以及像是模範生那般,刻意強調的情感反而顯得毫無感情的聲音。

還有幾次經驗,或許也可稱作是朗讀,那是在國文課或是英文課被老師點名朗讀課文的經驗,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過同樣的經驗。我還記得每次被指名朗讀前,總是紅著臉,盡量不引人注意地輕聲清了清喉嚨,接著盡量不唸錯字,用清晰的嗓音,完整唸出指定的文章範圍。除此之外,只有在背誦單詞和注釋時才會反覆誦念文字,大多時候,我的閱讀是安靜的,當我沉浸在閱讀中時,書上的文字是會說話的,它在我的腦海,是充滿色彩,影格般自然浮現的畫面和對白。

第一次認識,或者是說,感受到朗讀的獨特,是遇見了一位來自北京的詩人。

遇見她的時間和買下《人質朗讀會》的時間相去不遠。記憶中,那是一個還帶有些涼意的春天。當時我剛大學畢業不久,已經度過了畢業初期手足無措的迷茫時期,我在一個尋常日子的下午,一如往常走進那間固定光顧的茶館。

「乃云,有一個人一定要介紹給妳認識,她很厲害哦!」茶館老闆興高采烈地領著我到她面前,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她。「她從北京大學來到台大交換,是唸國企的優秀高材生哦!」說實話,我不記得老闆還說了些什麼,但我深刻地記得,她有著一頭褐色整齊的短髮,髮稍C彎的弧度好看地收攏在長長白皙的脖頸間,兩鬢之處沒有一綹多餘的髮絲,而是乾淨地收到兩耳後。她優雅地坐在有明顯店貓爪痕的深咖啡色皮椅上,睜著清澈明亮的雙眸向我微笑。

她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浩而,但她還是替自己取了一個筆名,叫「頌元」。

頌元和我一樣是這間茶館的常客,這一次她來茶館,也一併帶來她出版不久的詩集,這本詩集,大多寫的是台北,和關乎於台北的記憶,還有其中一首詩,寫下了來到這間茶館的自己。

雖然當時我並不愛讀詩,但出於捧場,和一點新鮮、一點好奇,我向她買了詩集,她也慎重地,在詩集的扉頁上簽了一手好看的名字和一句話。直到我拿回家時,才發現在書本的後面附有一張光碟,原本以為是音樂,仔細端詳才發現是讀詩光碟。這張光碟的大小只有一般大小的一半,我不假思索就將光碟放入我的Mac筆電的吸入式光碟機裡。對,就像你想像的那樣,非旦無法讀碟,還花了一番功夫把縮小版的光碟從電腦中「倒」出來。之後,剛好有一次機會遇見托盤式光碟機,才得以順利聆聽光碟裡的讀詩聲音,但後來這一張小光碟就跟著擁有托盤式光碟機的人一起回家了,再也無從找起。你或許會問我怎麼不向那人拿回光碟,很遺憾,那僅是一面之緣的朋友,如今怎麼樣也想不起對方的名字,就像想不起當時觸動我心底的那一首詩是哪一首詩。

雖然記不得當時所聽見的那首詩,但我卻清晰地記得聽見讀詩光碟的感覺,背景聲音有些沙沙的,讀詩的聲音低沉渾厚,像是從很遠很遠的小房間裡傳來的靜默,略微沙啞的嗓音讓詩的氛圍像是坐在痕跡斑駁的老舊沙發上的質感,雖然不時有雜訊般的聲音顆粒,但很安靜,很安靜,聽著聽著,就像是被聲音帶去了遠方旅行。

我並沒有因此而愛上朗讀,只是,這張小小的,消失的讀詩光碟,讓我對朗讀這件事,有了不同於以往的感受。

真正讓我喜歡上朗讀,是因為看了《巷弄裡的那家書店》這部電視劇。當時是為了侯季然的《書店裡的影像詩》而追的電視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和《書店裡的影像詩》合作,在每一集劇末,也跟著播出二集《書店裡的影像詩》,介紹台灣某個角落的獨立書店風景。

老實說我並沒有看完這整齣劇,但我對李威詮釋的書店老闆十分印象深刻,也非常喜歡聽他朗讀的聲音,甚至還因為他朗讀楊牧的《海岸七疊》,隔天就跑去買下厚厚一本楊牧詩集。

我還記得李威飾演的書店老闆楊墨成,對來書店詢問詩集的人這麼說:「妳要念出來,妳要念出來試試看,妳每一次念,都會有更深一層的感觸。」

於是我開始會朗讀詩,不為誰而讀,而是為自己而讀。後來,不見得是讀詩,只要是讓我有感覺的文字,會是讓我想讀出來的文字,我都會朗讀,通常都是在一個人的房間,或是安靜的深夜,輕聲細語地,不驚動他人地朗讀著獨自一人的夜晚。

雖然我喜歡朗讀,也喜歡聽朗讀。但我並不常朗讀,也不會刻意去聽其他人的朗讀。朗讀對我而言是一種心情,有時只是一時興起,有時,是我情緒抒發的出口。有時忙碌到深夜,我會安靜地抄寫詩句取代朗讀,對我而言,抄寫也像是一種朗讀,一種安靜的朗讀,甚至是一種近乎祈禱的平靜感覺。

某一天深夜,安靜地就著手機螢幕抄寫晚安詩臉書上的詩句,我的腦海裡突然浮現一個畫面,那個畫面清晰地顯現一間夜裡亮著溫暖燈黃的書店,從書店老舊的窗框裡看進去,有一群人安靜地圍坐成半圓圈,有一個人在這一群人面前,正拿著書朗讀。那個人正是自己。

我發現我自己的心興奮地怦怦跳動,那是一種很不可思議的感覺,彷彿上一秒,看見了身處在未來時空的自己一般,我忍不住停下抄寫的動作,呼吸急促地拿出筆記本將我腦海裡清晰的畫面揮筆記下,一邊寫,我一邊想著,這樣的畫面總有一天一定會實現,雖然我不清楚會是在什麼時候,但就是一個直覺,直覺會有那一天,在書店裡朗讀著詩句,朗讀著散文,朗讀著故事。

在今年元旦連假的假期尾聲,我到台中拜訪了一間位在范特喜特區的隱密書店,那是位在某間公寓二樓的森雨書房,剛好那天下午,只有我與朋友兩位客人,很幸運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和書房的主人森雨交流,分享彼此的職業以及對於書店的看法,過程非常愉快,一不留神就過了三個小時,當時,聊著聊著,森雨突然向我說:「妳很適合朗讀。」回到台北後,我才很認真地,又想起朗讀這件事。

我在多天後傳訊息向森雨說:「那天你說我適合朗讀的時候,我心裡其實很驚訝,因為朗讀一直是我想在書店做的事情。」

朗讀對我而言,一直是一件十分私密的事,只有在與自己獨處的時候才會發生,只有少數幾次向以前的情人分享。從未有人主動和我說想聽我朗讀,我也從未認真地朗讀給別人聽過。但,我在等什麼呢?這件事,朗讀這件事,不用等到有了書店才能做,朗讀,是隨時隨地,是只要我願意,就能夠開始的事情。

我想起在《給孤獨者書店》的臉書專頁上,每次預告書店線上廣播時,總會附上這麼一段話--「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裏,聲音奮力穿過海底的萬叢魚羣,僅僅為了給你聽一首歌。」

雖然我自己也還不是很清楚我這樣算不算是朗讀,對我而言,朗讀,是穿過都市叢林,穿越頭腦喧囂,抵達內心平靜的聲音。也許我只是個陌生人,說著無關緊要的話語,但在一個人的時候,能聽見說話的聲音,總是令人感到安心的。我想,我會開始朗讀,可能是朗讀詩,可能是朗讀散文,也可能會說些故事,說給那些孤單寂寞的夜晚。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紅氣球

聽說今晚的夜空會有雙星伴月,是火星、金星與下弦月組成的笑臉。今天高雄的天空像是以往冬日常見的天空,朦上灰塵僕僕的霧霾,看不見星星也看不見月亮,雖然沒見到雙星伴月,但看見了天空中的愛心。

那是在回家路上的傍晚,當我轉進住宅大樓的中庭,這顆愛心就在樓築間灰朦朦的天空中悠悠晃盪,那是一顆愛心形狀的紅色氣球。

忍不住坐在花圃旁的石階,觀看著被難以看見的透明細繩綁住的紅色氣球,這是我第二次見到它,還清晰地記得,約莫一年前,在探訪完奶奶的回家路上,我在同樣的地方遇見這顆紅色氣球。更確切地說,不完全是同樣的地方,當時,在踏進住宅大樓前就見著它,記憶中的愛心氣球,像是被哪個女孩一不留神鬆開手的寶貝,溜出了女孩掌心,在天空中自由地隨風飄蕩。

我靜靜地看著愛心在微風吹過、鴿子飛過的波動中,時而貼近高樓,時而飄向天空,看著看著,直到該回家吃飯的時間。

「喔!妳說的那個是賽鴿的繫在那裡的啦!」問起那顆連看兩次的紅氣球,爸爸理所當然地說:「那顆氣球一直都在阿。」

「可是我之前回來高雄都沒有看到呀!」

「一直都有啦!給賽鴿練習用的。如果沒有看到,不是斷掉了,就是被吹走了。」

啊,原來是這樣。原來是一直都在,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突然想起晚上看的電影《熔爐》,影片中說過的一段話一直迴盪在心裡底--「我們一路堅持,不是為了去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句話讓我聯想到這顆仍繫在半空中的紅色氣球。《熔爐》,是一部關於性侵的韓國電影,是一部訴說正義和人性的電影,也是一部令人感到沉重、憤怒和悲傷的電影。我明白,這個世界有許多發生,許多讓人悲傷、痛苦、憤怒的事情正在發生,那些發生可能距離我們很近也可能很遙遠,很多事情僅只是知道,但卻無能為力。

想起一天在外結束工作返回辦公室時,同事們正聊著這個社會的未來,令人憂心的走向讓同事感到既沉重又低靡。

「我們就專注做著我們能做的事情吧!」我說。

每一個人所重視的事物都不盡相同,就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專注在自己所珍視的事物上吧!我想,一件事情的面向就像每個人看見那顆紅氣球的心情,對賽鴿的人來說,紅氣球只是個輔助訓練鴿子飛行的道具,也許對有些人來說,是冬日風景中的一抹溫暖,也可能是帶給悲傷的人的一點安慰。

在電影《熔爐》裡還有這麼一句話--「冬天冷,是為了讓我們懂得,周圍人的溫暖是多麼珍貴。」

我想,一切的發生之所以會發生,都有它的原因。也許,一件事情的發生就像是那顆紅氣球,被繫上,被綁住,在風吹日曬雨淋的日子裡,被看見,被記得,等時候到了,線就鬆脫了,也自由了。